您当前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/ 新闻动态

邱村镇:青春点亮芦塘鱼灯 非遗焕发新生活力

发布日期:2025-07-10 18:48 信息来源: 浏览次数:580 字体:

近日,广德市邱村镇团委联合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“青竹匠心”实践团队,在该镇开展以芦塘竹编鱼灯为核心的深度研学实践活动,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,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青春力量。

政策筑基,非遗传承有依托

芦塘竹编鱼灯是邱村镇珍贵的文化瑰宝。近年来,邱村镇党委、政府将其深度融入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战略,通过政策扶持、传承人培养、工坊建设及平台推广等举措,着力破解“后继乏人”“创新不足”等难题,全力打造“芦塘鱼灯”文化金名片。镇团委紧密围绕中心工作,将组织青年参与非遗实践作为服务青年成长、助力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。

青春实践,沉浸体验悟匠心

在镇团委的全程协调保障下,“青竹匠心”团队于四天内完成沉浸式非遗探索。在芦塘村非遗工坊,非遗传承人戴敦喜为学子们详解鱼灯历史、工艺精髓及创新方向,并现场指导骨架编织技艺,让大家亲身体验传统工艺的匠心。随后,团队转至广德瑞园迈田艺术空间,完成鱼灯蒙布工序,并发挥创意进行彩绘,将象征吉祥的鲤鱼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。“亲手让鱼灯‘活’起来,仿佛触摸到历史的温度,文化认同感油然而生。”团队成员感慨道。

活动期间,在镇团委协助下,团队还深入开展走访调研,了解当地群众对芦塘鱼灯的认知现状;专访新生代传承人戴欣,倾听其在吸引青年参与、产品创新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挑战与期盼,为后续传承建言积累一手资料。

成果初显,共护文化薪火传

实践活动成效初显。学子们通过沉浸式体验,深刻感知文化根脉,强化了传承责任感;其详实的调研数据与创意实践为芦塘鱼灯传承注入新视角、新活力。团队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实践分享内容,进一步提升了项目关注度。

此次“青竹匠心”团队的实践活动,探索出“地方搭台、高校出力、非遗唱戏”的协同模式,是邱村镇团委服务青年成长、推动校地合作、赋能非遗活态传承的一次成功尝试。邱村镇团委表示,将持续发挥纽带作用,凝聚更多青春力量,携手守护芦塘鱼灯这一文化瑰宝,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机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