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网站首页 / 新闻动态

科技与温情织就网格化救援网

发布日期:2025-08-15 16:54 信息来源: 浏览次数:25 字体:

“太感谢你们了!多亏了无人机和大家帮忙,要是找不到人,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,后果都不敢想……”2025年8月1日上午,庙西村竹田卡村民居立明的亲属紧紧握着村党委书记朱青松的手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
患有老年痴呆症的73岁老人居立明,凌晨1点多起床方便后走失。老伴醒来发现他未归,在房前屋后寻找未果。因子女均在外务工,她只能求助邻居。深夜的小山村被村民的手电照亮,后山、前塘、披棚都找遍了,老人却如人间蒸发。清晨5点,村民组长向庙西村党委书记朱青松求助并报警。

朱青松立即召集村两委部署工作,同时联系邱村派出所调取竹田卡周边监控。庙西村党员志愿者、基干民兵迅速赶往村部,驱车疾驰竹田卡。与此同时,邱村派出所副所长王刚带队携三台无人机抵达,广德市公安局警员携两条警犬、邱村应急救援队也陆续赶到。

朱青松现场指挥,依据派出所监控线索,将救援力量分为四路,沿田间小路、山林坡地、门口大塘、废弃矿坑等区域展开地毯式搜寻。无人机搭载热成像仪在空中翱翔,警犬在荒地奋力奔跑,志愿者们一边呼喊老人名字,一边仔细查看路边草丛沟渠,生怕遗漏任何线索。熟悉地形的老党员主动带路,大家分工明确、默契配合,雨水与汗水交织,泥泞的田间印下串串足迹。

“找到了!找到了!老人没事!”一名志愿者在荒田水沟处激动大喊。

老人已在田沟里趴伏7个多小时,短裤赤膊,浑身湿透沾满泥土,目光呆滞,神志不清。众人立即上前搀扶,将老人抬上担架。考虑到坐车可能造成二次伤害,且发现地离家仅一里多路,大家一致决定抬担架护送。途中,众人争相替换抬担。

“党员就是群众的‘主心骨’,群众有困难,我们肯定第一时间冲在前。”参与搜寻的党员志愿者李国红说道。近年来,庙西村党委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,针对农村老人走失、群众矛盾等问题常态化开展帮扶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宗旨。

此次救援行动,党员志愿者以速度和温度诠释了责任担当,现代科技的应用更彰显了网格化救援体系的高效与祖国的强大。
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